2015 年剛結束,今天(1/4)也是元旦假日後的第一個上班日,正好是新舊交替的時候。不過,雖說是「結束」,但長日漫漫,十年匆匆,去年發生的事情也會繼續在未來有意義,總之,小編就整理一些去年 2015 年所發生大事或趨勢,讓大家參考看看。
一、平板電腦遭逢挑戰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其實平板市場的衰退已經持續了幾個季度,早從 2014 年就開始,就連指標性的平板產品 iPad 也已經連續幾個季度出貨下滑,對蘋果公司的營收佔比也落居 Mac 之後,成為第三強。雖然去年全球景氣不佳是個原因,但相比再度賣破記錄的 iPhone 和 Mac,平板產品無法在創新上吸引消費者代代換新,顯然是個主因(看看不少 2011 年出廠的 iPad 2 仍然在戰,就可以略知一二…)。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賈伯斯當初所說的後 PC 時代預言錯了?倒也不是。目前,2015 年全球所有 3C 裝置的出貨量約落在 24 億台左右,其中手機就佔了近 19 億,PC 和平板則分別為 3 億和 1.7 億,換言之,後 PC 時代早就來了。每個人手邊的電腦早就愈來愈多元,不限於 PC 。或許也正是這種多元性,讓平板還找不到自己必然被需要的點。許多人手邊的「電腦」,可能除了工作用的 PC 就是什麼都能做的手機,平板則排到第三位去,和可有可無的娛樂放在一起。
近來蘋果行銷長受訪的時候,曾經被提到蘋果產品線沒有以前專注的問題。他說,那是故意的。蘋果就是要讓顧客覺得因為 iPhone 太好用了,所以不買 iPad;因為 iPad 太好用了,所以不買 Mac。平板的衰退可能也是因為這個情形:各項產品的使用界線在融合,足以取代它者。或許近來二合一裝置(例如 Surface Pro)的強勢崛起(全年大漲 70 % 出貨量),正是代表著這個情形,就連蘋果也跟風推了台奇怪的 iPad Pro。
二、微軟有大復活跡象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在賈伯斯帶領蘋果創造偉大時代的同時,微軟卻暗淡了許多。其實微軟以一間公司來說還是做得很好,不論市值還是營收皆大幅成長,可惜錯失由 iPhone 開啟的行動時代,讓微軟總是給人一種麥當勞式的平庸印象,只會賣出一堆不性感的 Windows(其實這也是賈伯斯總是這麼吐嘈微軟,才給了世人這種印象)。
不過自從蘋果的英雄死了以後,蘋果的創新明顯減速,讓微軟終於來得及在今年推出許多叫好也叫座的產品,例如免費升級且性能優異的跨平台 Windows 10,以及自主設計研發的 Surface 系列。今年推出的兩款高級筆電:Surface Pro 4 和 Surface Book,不但讓微軟也能夠在高階筆電市場成為領頭羊,同時也證明微軟能和蘋果一樣,不只能寫軟體,也能製造高檔的硬體產品。這或許象徵微軟有實力和野心發展成另一個和蘋果一樣的軟硬結合公司,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態系。
三、網路直播風潮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早期的網路內容生產,從部落格這種交換速度比較慢、偏向定點的方式,到 Twitter 之類的微部落格,再到社群網站,現在甚至變成直播這種已經沒有時間差的型式。
其實這類產品去年以來漸漸大受歡迎,例如 Snapchat 這類快閃式的照片服務、電競直播、網路節目,或是 17 直播之類的 App 都愈來愈多。臉書上月底也從 iOS 開放全民直播,更等同宣佈這種更即時的分享方式將能更方便地擁有,使得不少公眾人物更多地透過直播拉近和粉絲的距離。
四、Gogoro / Tesla 的電動革命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去年約 7 月,Gogoro 推出性能很好的全自動電動機車時,雖然一度因為爆貴的價格被大家罵翻,後來更被迫降價,推出低中高階三款不同的車型、以及更有彈性的電池租借方案,但無論如何,Gogoro 無疑是台灣交通史上很突出的新創公司,去年 12 月更首次售出單月破千台機車。雖然距離傳統機車大廠隨便單月 3 萬、5 萬的銷售量還有一段差距,不過很顯然 Gogoro 已經跨出重要的一步,可以期待成為有實力的創新者了。
至於 Tesla 雖然去年全年僅 5 萬多台的銷量,和一線大廠如 BMW 一年百萬的銷量仍然差距很大,不過靠著性能可怕的 Model 系列,以及創辦人的個人風采,還是足夠讓全球驚豔。2015 年除了推出首款休旅車型,以及限定條件下的自動駕駛。Tesla 更宣佈要在 2018 年推出真正的自動駕駛服務,正式宣佈將競逐無人車大戰,實在很讓人期待。
五、中國平價手機廠掘起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原先中國本土的手機廠一直是由小米一支獨秀,不過去年在眾多廠商開始模仿小米走高 CP 值並聚焦粉絲行銷後,小米已經被研發底子更深厚的華為取代,落居中國手機廠第二。總之,現在中國已經冒出一票手機商(雖然有不少是類似白牌的玩意兒),共同搶食市場。
例如,一加手機、魅族、槌子、樂視、Moto(已被聯想收購)、OPPO…都各自以自己的情懷特色追擊在前頭的小米與華為。這些低價手機商雖說目前還只在中國境內發酵,無法走到海外,但這種發展特色無疑提供新創手機廠一個快速發展的範例,例如 ASUS 華碩顯然就是個例子,而其部份品牌(例如小米或魅族),也開始把產品投放到台灣試水溫。2016 年起,這些手機廠的海外發展,無疑會影響全球手機業的部局。
六、HTC Vive 等虛擬實境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近日 HTC 剛結束在三創的 HTC Vive 免費體驗活動,同時也召開開發者大會,讓全球各地的開發者亮相他們設計的種種超創新的設計(比如比爾蓋茲也讚不絕口的網球),並即將推出實際可售出的開發者版本。雖然目前這類產品都還是只是玩賞或研發性質,還無法真正對生活發生革命性的關鍵影響,不過相信只要實際體驗過,即便是最不喜歡 HTC 這個品牌的朋友,也一定會佩服 HTC Vive 的魅力。
總而言之,這類先進的產品雖然更久以前就開始發展,但還是到 2015 年才紛紛出現實際可見的成品。除了 HTC 以外,像是微軟也已經為剛收購的《創世神》做出虛擬實境的版本,同時也有可售的成品。或許可以在 2016 年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應用也說不定。
七、客廳革命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雖說因為收視習慣的問題,台灣人多數還是以地區性的有線第四台為主要的電視頻道來源,不過近來一些具備數位能力、能夠上網或連接 YouTube、App Store 等產品的數位電視盒也愈來愈多興盛,以台灣而言,改選擇 MOD 或是各家以安卓為基礎的電視盒也是很不錯的決定。也許真的如蘋果在去年 9 月推出全新的 Apple TV 時所說的,客廳的未來將是 App 也說不定。
不過除了 App 和背後的數位內容以外,物聯網的深度也是一個客廳數位機上盒的重要潛力。因此,幾乎所有大一點品牌除了推出自己的電視盒,也會順便試個水溫、訂製一套物聯網的平台標準,希望讓自家的產品成為居家物聯網的重心。不過,去年雖然不少廠商已經推出初步完善的電視盒內容,但物聯網的整體產業還沒完善,因此還看不到明顯的突破點。
八、生物數位應用更普及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大約從去年開始,市面上除了各家高階機種都已經裝上指紋辨識,就連一些安卓中階機種也陸續跟上。此外,Windows 10 推出的臉孔辨識,搭配免費升級的策略,更是大大讓生物辨識的硬體基礎普及化,讓許多人可以更容易使用這方面的技術,接下來就等日後有沒有更好的應用方式,可以讓這項技術更實用了。
除了指紋這類跟資安有關的身份辨識,穿戴式裝置的興起(以小米手環為例,去年在台銷售就突破 60 萬枚),也讓健康類數位應用變得更簡單。只要戴上一個其實侵略性不會太強的手環或手錶,就可以偵測諸如心率、壓力、睡眠、運動等諸多身體指數,讓冷冰冰的科技和身體之間的隔閡變少。甚至還有人預測,也許穿戴式裝置的終極目標,是取代人類身體的其中一些功能也說不定呢。
九、Facebook 帝國正在成型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雖說臉書對多數台灣人的用法還只是滑滑動態、聊聊 Messenger,或是追蹤一些有趣的社團粉絲團,但其實熱衷於實驗各項新功能的臉書,其應用範圍早已突破傳統社群網站的邊界,朝向完整的虛實交融生活圈而去。
例如,去年臉書開始了人人皆可直播的功能,新版的部落格,全新的商店購買頁面(讓粉絲團專心是粉絲團),「讚」以外的新按鈕,360 度影片,更強的 Messenger(可以轉帳、和機器人聊天、訂機票之類的即時個人服務等等),等等等。換言之,擁有十五億活躍使用人口的臉書,正在嘗試把這巨大的社群轉型為一個更完整的生活空間。顯然臉書在 2016 年除了這些舊有功能的普及,還會有其他有趣的新應用出現。
十、共享經濟興起
回顧2015年!盤點十件必看的科技大事件
雖說人們對各行各業共享經濟的執行方式仍然在探索階段,此外也漸漸有「大者恆大」的跡象,但到了 2015 年,人們在共享經濟的使用已經更普及了,例如台灣的 YouBike,國外共享租車的 Uber、住宿的 Airbnd、分享勞力的 TaskRabbit,或是一些更新奇的共享方式,例如荷蘭的「衣服圖書館」,可以經由支付月費,共享整個「資源庫」的衣服。
雖說共享經濟不免引起一些爭議,例如去年 Uber 在不少國家就引發頗大的爭議。有不少人認為 Uber 在已經有很完善的原有供給下硬切入市場,並不會帶來多少新的價值。但不論怎麼說,就像生物辨識的技術或許會讓新生代忘記密碼這種東西,共享經濟或許也會讓人們發現,自己並不一定每樣東西都需要所有權。付點小錢、只享受使用權,也可以得到很不錯的享受。


資料來源:phonearena